安平县同华学校

妈妈不焦虑 孩子有能量

2021-09-05 09:17:05   来源:   浏览:300 评论(0
[摘要] 在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环境下,父母普遍有焦虑心态,妈妈们的焦虑尤其严重。而父母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。近日,由中国教育报和深圳市教育局合作举办的第十四期“家庭教育大讲坛”邀请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,帮助父母了解焦虑对孩子带来

61131c94d06a2.jpg


在过度强调竞争的教育环境下,父母普遍有焦虑心态,妈妈们的焦虑尤其严重。而父母的焦虑很容易传递给孩子,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。近日,由中国教育报和深圳市教育局合作举办的第十四期“家庭教育大讲坛”邀请儿童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、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特聘督导陈默,帮助父母了解焦虑对孩子带来的影响,反思焦虑的原因,建议父母通过自我成长来消除焦虑,以平和心态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。



焦虑不安的妈妈 容易催逼出厌学的孩子



陈默认为,妈妈们的焦虑是被“不要输在起跑线上”的观念引发的。对这句话的误解导致了错误的育儿方向,使教育变成了一件焦虑的事情,表现为“总讲学习、关注分数、狂抢资源、催逼孩子、互相攀比”。



话题不离学习,让孩子排斥交流。不少父母一开口就是“你最近学习怎么样?”“你作业做完了吗?”不少孩子向陈默抱怨说,父母和自己交流的每句话都可以绕到学习上去,她认为这是现在很多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的原因。



过度关注分数,给孩子带来很大压力。陈默举了一个妈妈的例子,她每次都要第一时间知道孩子的考试成绩,然后制作详细表格,研究分析自家孩子每次考试成绩和竞争对手的比较情况、每门科目成绩的波动情况等,俨然一个数据分析专家,给孩子的压力可想而知。



“大部分父母的表现是,孩子成绩出来后,考得好就赶紧奖励,考得不好就动辙打骂。”陈默认为,这种做法发展到后来,孩子很可能会得考试焦虑症。



狂抢教育资源,生怕落后于人。“有的妈妈手里有十几个教育的微信群,如果不知道某个所谓名师的联系方式就很焦虑。”陈默说,有不少妈妈都有这种紧张意识,生怕因为没有抢到好的教育资源,自己的孩子就落后了。



妈妈们更多的焦虑反映在催逼孩子学习上。陈默问过很多孩子,妈妈说过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什么?孩子的回答是:“快点呀”“抓紧时间呀”……陈默严肃地指出:“一个人如果长期处在被催逼的情境下,心理就会变得没有弹性。”



除此以外,还有一个典型表现是互相攀比,“有的父母一听到别人家孩子取得什么成就了就开始焦虑。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,根本不具有可比性”。



陈默认为,妈妈的焦虑有四个方面的个人原因:



一是不自信,不知道能否将孩子培养成才,希望自己每一步都做对,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前途。“其实只要你在教育过程中给孩子‘好东西’,就可以让自己自信。”陈默说的“好东西”是指善良、乐于助人等优秀品质,“很多父母给孩子灌输的是不正确的价值观。如果父母能从小教会孩子善良、帮助弱者,让他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,孩子将来不愁没有出息”。



二是虚荣造成的焦虑。“虚荣的女人就喜欢处处与人攀比,比老公、比孩子,最后把压力和焦虑都转嫁到家人身上”。



三是让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。陈默说,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个育儿观念的问题,即是否将孩子看作独立的个体。“每个人天生的气质类型都不一样,要鼓励孩子根据自身的特点去发展,不能让孩子成为弥补自己人生遗憾的工具”。



四是价值取向的问题。不少父母认为人生的本质是竞争,孩子如果不能在竞争中胜出,就代表两代人的人生都是失败的。陈默认为,人生的本质应该是合作不是竞争,学校不是竞技场。“有这种价值取向的父母,大部分会造成孩子考试焦虑甚至厌学”。



焦虑心态带给孩子的是高竞争感而非高竞争力



“孩子的潜意识是和妈妈连在一起的,他不需要通过语言就可以直接感知到妈妈的感觉。母亲是孩子基本安全感的给予者,也是孩子的最后一道保护防线,这道防线是不能坍塌的。”陈默认为,妈妈和孩子之间天然的紧密关系,决定了妈妈的情绪会对孩子带来不可避免的重大影响。



陈默举例说,比如父母打算离婚,孩子知道妈妈是不想离婚的,他就会出现生病、厌学等问题来吸引父母的关注,拖延他们离婚的进程。因为“几乎所有孩子的潜意识都是要去实现母亲的愿望,不惜一切代价,甚至宁可牺牲自己的意愿和前途”。



由此可知,母亲的高要求给孩子的压力比其他人都要大。如果妈妈总是将自己的高期望具体化,并不停地向孩子强调自己的期望,孩子会不堪重负。“很多孩子缺少内在动力,都是因为背后有一个高期望高要求的妈妈”。



更糟糕的是,妈妈的焦虑和攀比心态,很容易形成孩子的高竞争感,但不是高竞争力。陈默举了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的例子,一次考完试后,这个孩子居然趁同桌不注意,擦掉了对方卷子上一道题的答案。“这样的孩子很可怕,现在有这种高竞争感的孩子太多了。这和孩子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影响紧密相关。”



陈默说,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,父母就应该注意平时和孩子交流的内容,是问他:“你今天得了几朵小红花?同桌又得了几朵?”还是问他:“你今天有没有帮助其他小朋友呀?”孩子能解读出父母问题背后的含义,能从中知道父母的价值观和对自己的期望。



更值得注意的是,高竞争意识还不利于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形成。陈默认为:“很多孩子平时表现都挺好,但一遇到重大考试或比赛就出错,就可能是平时父母要求太高,导致孩子过于患得患失,一遇到竞争就回避或退却。”



父母焦虑极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成长。“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,如果老是通过催逼让他长期处于紧张中,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。”陈默谈到,现在很多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,都是从小学甚至幼儿园阶段就埋下的隐患。“孩子长期生活在神经绷紧的状态下,他就失去心理弹性了”。



陈默认为,父母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应试教育,需要转变观念,看到孩子将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,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焦虑的问题。



父母焦虑甚至会导致孩子出现身心疾病。“孩子如果长期处于紧张、恐惧的状态中,总是担心考试不好、妈妈会不高兴,对他的身体必然带来不良影响,孩子后续就会出现很多问题。”陈默惋惜地说。



情绪稳定的妈妈是为孩子提供心理能量的加油站



妈妈们怎样才能走出焦虑的困境,用平和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孩子的成长?陈默也给出了具体的建议。



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。陈默说,孩子的成长需要等待。有的孩子因为各种原因成长得慢一些,父母不要着急,一是养好他的身体,二是保护好他的心理。“在生理方面,妈妈们可以学习一些营养、睡眠、运动等方面的知识,在心理方面则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环境,回家后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,让家成为孩子可以疗伤和充电的地方”。



二是妈妈的角色功能要定位清楚。“妈妈不是老师、监工或教导主任。现在很多妈妈都角色错位,妈妈应该像老母鸡一样,是张开翅膀保护孩子的那个人”。



陈默认为,母亲角色的理性成分不能太高,妈妈在孩子心中的角色应该是:不管自己是否优秀,妈妈永远是那个愿意接纳自己的人。“如果拥有这样的妈妈,人活着就有底气了”。



三是妈妈需要自我成长。“一个女人的情绪越稳定,这个家就越和谐;女人如果喜怒无常,这个家就容易鸡飞狗跳。”陈默强调,母亲的情绪往往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。所以随着年龄的增长,妈妈的情绪应该越来越稳定,才能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。



有的家庭是爸爸的情绪不稳定,老是攻击孩子,和孩子关系紧张,陈默建议妈妈要保护孩子,不让他受到伤害,同时需要在孩子和爸爸面前分别说对方的好话,起到调和作用。



陈默还强调,妈妈应该是能为孩子提供心理能量的人。她将孩子比作一辆车,母亲就是他的加油站,孩子可以回家加满油再出去迎接新的挑战。“如果用诗性的语言描述母亲,她应该是故乡、大地、大自然、怀抱……所以妈妈们一定要把自己过好,才可以给孩子提供能量,让他一想起妈妈就觉得内心安定、温暖、有力量”。



《中国教育报》2021年06月13日第4版 版名:家教周刊



作者:陈明 杨咏梅


觉得小编写的好,就打赏一个吧~

0人已对本文进行打赏
      文章关键词:

      猜你喜欢

      更多
      逐劳动之光,扬青春之采

      教育不离实践,践行更出真知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深入做好劳动教育工作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,同华学校结合5月劳动月的教育契机,家校共育、合力树人,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。

     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
      共0条评论
      加载更多
      返回顶部 关闭
      ×

      打赏支持

      打赏金额
      • 1元
      • 2元
      • 5元
      • 10元
      • 20元
      • 50元

      选择支付方式:

      确认支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