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名思政课老师,我认为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,学会做事,学会合作,学会学习,全面提高认识社会、适应社会、分析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那么思政课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使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达到有效的结合呢?在此给大家谈一些浅显的体会。
一,安排恰当的语言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。初中的思政课教育,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课堂。作为教师,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。培养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,给学生创造一个表达思想,锻炼语言能力的平台。让能够立场正确,逻辑清晰的表达观点和意见。因此在上学期课上我会每节课设置几分钟的语言实践活动,培养学生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胆量和信心,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。这一环节,同学们站在讲台上面,对其他同学讲述自己身边的事情,发表对周围事情的看法。我还利用晚餐以后的时间。短短十几分钟,同学们轮流上台发言,每天坚持,经过一学期培训,学生的思辨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。讲述的内容也逐渐完整清晰 。语言比较流畅,创造力和想象力也逐渐丰富,从而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自信心。
二,在思政课教育中,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律,政治经济常识,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,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这就需要教师重视案例教学分析。案例的作用在于可以将枯燥的理论生动化,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。例如在讲授《角色与责任同在》时,教材料运用了救灾中的案例,展示了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,承担着相应的责任。有的说:作为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,我们有责任保护祖国。有的说:当在街上遇到有困难的人们时,我们有责任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。有的说:当好朋友犯了错误时,我们有责任去了解和宽容他们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,更容易让学生从身边的事例中了解什么是责任。对话式的交流方式,让学生和教师处于平等的对话地位,使学生愿意主动地认识和接受事情的本质。同时,使用案例教学,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,让社会生活与课本知识紧密结合。初中政治课是德育的园地。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,教师要言传身教,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和影响每一个学生,使他们走上思想健康发展的道路。在德育教学中,如果单纯地用道理向学生灌输,学生可能会排斥,而用案例比理论更直观和明确,易于被学生接受。
三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,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师要配合教学任务,开展适当的课外实践活动,以此加深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,同时增强其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。如教授《守望精神家园》时,我要求 学生放假回家开展孝亲敬老活动,每个人都要汇报本人的实践情况,并通过图片向全班同学展示。这样的活动设计,使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,从而能真正的理解孝亲敬长的意义,并能自觉付诸于行动。
四、联系各学科的知识,广泛阅读,及时充电,不断学习,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。政治包罗万象,涉及中学的所有科目。如在学习诚实守信时,可采用关于商鞅变法的例子,还可以联系到语文中的典故:“徙木赏金”、“立木为信“季布一诺”。数学方面,有圆周率的计算者祖冲之等。语文的课文背景是政治,生物、数学、物理、化学的发展的历程,是历史政治的思维方法。因此,作为一个思政课教师,我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,广泛阅读,关心时政,不断充电,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。
教育不离实践,践行更出真知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深入做好劳动教育工作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,同华学校结合5月劳动月的教育契机,家校共育、合力树人,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