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同嗜酒如命的李白,杜甫也好酒,杜甫说:“性豪业嗜酒,嫉恶怀刚肠”杜甫不仅好酒而且嫉恶如仇,他不屑与浅薄无味之人结交,与他把酒言欢的尽是见识广博的前辈,酒酣兴尽,无比畅快。难怪杜甫能与李白能够相交甚欢,因为他们在骨子里都是狂放和清高的。
在杜甫苦读诗书的那些年,王维已经状元及第走上了仕途,李白已经开始仗剑远游,大唐已真正进入了开元盛世。
开元十二年(724年),唐玄宗率领王侯贵族来到洛阳,使得洛阳繁盛数年,也就是这个时候,年少的杜甫收到前辈的引荐。得以走入歧王李隆范与玄宗宠臣崔涤的府邸,在那里多次与李龟年相遇,李龟年善歌舞,想必他的歌声在杜甫开来很是入心,他对李龟年的记忆颇深,安史之乱之后,李龟年流落到南方,每遇良辰美景便演唱几句,后来杜甫漂泊到潭州,某次宴饮时,再次听到李龟年的歌声,不禁感慨丛生,老泪纵横,于是便有了我们所熟知的那篇《江南逢李龟年》岐王宅里寻常见,崔九堂前几度闻,正是江南好风景,落花时节又逢君。遥想当年,盛世繁华,歌声里是良辰美景,多年后,繁华凋零,歌声里满是凄凉。杜甫回忆的与其说是曾经明亮的歌声,不如说是无比华丽的开元盛世。不过这都是后来的故事,现在的杜甫还是个少年,鲜衣怒马,意气风发。
李白说,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,于是年轻的李白辞别故乡,独自仗剑远游,一去便是多年。至于杜甫,他也乐山乐水,也喜欢坐卧山水,把酒高歌,但更让他关切的是红尘聚散,是黎民悲欢。
开元十八年(729年),十九岁的杜甫开始了真正的远游,他去的是江南,那个画船听雨眠的地方,可以肯定,杜甫喜欢这个钟灵敏秀的地方,他错过了李白,却不曾错过江南烟雨和烟雨里诗酒相逢的故事。年轻的杜甫曾设想过沿着沿着扬子江顺流而下,去往传说中的扶桑,他甚至已经雇了一条船,可由于各种现实因素,最终放弃了这个计划。杜甫在江南的漫游持续了好几年。
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,他不得不离开那烟雨江南,对于读书人而言,科举不仅是一种考试,更是一次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,从贫寒到富贵,从寂寞到显赫,似乎只有一步之遥,若能一举成名,而被天下人熟知,那些寒窗苦读的日子便是值得的。唐代的孟郊曾作《登科后》: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来表达高中后的愉悦心情。
开元二十三年(735年),为了参加科举考试,杜甫离开江南,回到家乡。
开元二十四年(736年),杜甫参加科举考试,却以落榜收场,这无疑是巨大的打击,但这就是现实,往往在你兴意盎然的时候,冷不防的给你一袭风霜。年轻的杜甫终于知道,世间有些事,不只是看上去那么简单,不过这样也好,不荒唐,不轻狂,便不算年轻。许多事,许多悲欢,都经历了,才会在多年以后慢慢熬制出一种心境,叫从容。
开元二十五年(737年),杜甫回到兖州,寻找担任兖州司马的父亲。并在之后的几年里四处漫游,很显然,科举考试的失败并没有打败杜甫。在漫游的几年中,杜甫曾到过很多个地方,其中就包括山东,在那里杜甫写下了那首众所周知的《望岳》。
开元二十九年(741年),近而立之年的杜甫,还是独自一人。杜甫结束漫游生活,从山东回到洛阳,并迎娶弘农县司农少卿杨怡之女杨氏为妻,也算是门当户对。同年杜甫的父亲,杜闲去世。这一年,杜甫三十岁,杨氏二十岁。
天宝元年(742年),杜甫的姑姑去世,也就是那个将杜甫视如己出的姑姑。
在父亲、母亲、姑姑相继离世之后,杜甫在生活贫困,壮志难酬的情况下,仍然是一介布衣,而此时杜甫距参加科举考试已经将近十年。杜甫的生活,有些惘然,有些寥落。
天宝三年(744)年,一位诗人的出现,似乎点亮了杜甫的生活。
天宝三年四月,杜甫与李白在洛阳城里相遇,即使两人从未遇见,杜甫将李白是为自己的偶像,即使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,但李白很喜欢并且很重视杜甫,初见已是知己。在那些日子里,他们左手诗酒,右手风月,游赏古迹,流连山水,醉饮风月,无比快意,无比风雅。
同年夏天,两人在洛阳城分别,并相约秋日同游梁宋,两人如期而至,令人惊喜的是他们遇到了同样漫游于此的高适,沉静的杜甫,豪迈的高适,飘逸的李白,花间月下,闹市酒家,常有三个对酒高歌的身影,有诗、有酒、有风月,日子潇洒。这年,杜甫三十三,高适四十一,李白四十四。初冬,三人分别。
天宝四年(745年)秋天,杜甫回到兖州,只为与李白相遇,再续两人的诗酒之缘。深秋之时,两人再次分别,只是他们不知道,这次分别,两人便再无相逢......
教育不离实践,践行更出真知。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,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深入做好劳动教育工作,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,同华学校结合5月劳动月的教育契机,家校共育、合力树人,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劳动实践活动,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劳动观念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